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
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为期两周的法学理论与司法实务研修学习结束了,通过这次研修班的学习,我既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更感到身心愉悦,如沐春风,接受了一次人生的再教育和洗礼,是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在此,我由衷地感谢党组,感谢史院长给大家提供的学习机会。
这次培训给我们授课的都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知名专家学者,他们满腹经纶、学富五车,在各自所学的领域都有独到的见解。给我们授课的乔新生老师用一个幽默风趣的小例子给我们上了一堂关于公平与正义的课程,两个人都想看比赛,一个高个,一个矮个,两人被外墙隔着。有人送给这两个人各一个箱子,高个便可看到球赛,而矮个依旧看不到。送给每个人各一个箱子,这是公平。如果说再给矮子一个箱子,两个人便都可以看到比赛,这就是正义。法官追求的是正义而非平等,中国社会正在变化,依法治国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尚未达到,法官要学会掌握天下大势,以政治家的眼光审理案件,在内心深处坚持正义,把箱子从个子高的人脚底下放到个子矮的人脚底下,不要将平等作为审理案件的基本原则。平等和正义是人类追求的一种理想状态,二者之间的关系也是学界一直争议的话题,乔教授的观点给我们注入了一种新的理念,让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的探索和思考。
给我们讲授票据法理论与实务的柯昌辉着重给我们强调要在民事审判和商事审判工作中注意民事思维和商事思维的区分。民事审判强调公平而商事审判侧重效率,在对正义的理解上,民事审判侧重于弱势群体的保护,而商事审判则保证平等的诉讼进程,在行为的解释上,民事审判重视意思主义,而商事审判更注重外观主义,实现对信赖利益的保护。柯教授的授课有利于我们克服把商事纠纷简单等同于民事纠纷的习惯做法,确立正确的审判理念,在具体案件中正确适用法律,不断提高我们审判工作的质量。
法学院方世荣院长亲自给我们讲授了我国行政诉讼法修改的热点问题,方教授以自身亲历的一个小故事开场,详细地解析了当前行政诉讼法受案范围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同时又提出了许多值得跟深入研究的问题,内容充实,给了我们许多启发。
在培训期间,领导还组织我们两级法院60名干警到施洋烈士纪念碑前进行了一次做一名人民满意的法官宣誓仪式,重温法官誓词,提高了我们的思想认识和思想境界,同时提醒我要进一步忠实于自己的誓词,时刻反省在思想上是不是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宪法和法律。做一名人民满意的好法官。
当天下午,我们一行人又到武汉市洪山区人民法院进行了参观学习,此次参观活动,让我真实的看到了先进法院在各个方面的变化。洪山区法院的领导亲自陪同我们参观了法院的文化展厅、科技法庭和生活区等场所。并向并向我们介绍了洪山区法院在社会矛盾化解、执行工作、文化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在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方面,他们的做法是在社区中化解社会矛盾,开展法官进社区的活动,安排法官定点到社区开展法治社区教育。“法官进社区”是法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个重要举措。法官走出法庭,调研群众司法需求,及时介入案件调解,畅通民意沟通表达渠道,也可以根据群众需求调整司法工作方式,改善法官形象,提升司法公信,实现将纠纷化解在萌芽、切实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
在执行工作方面,形成了法院主办,公、检、法三家相互配合,共同打击规避法院执行行为,惩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犯罪的联动工作机制,通过该项举动找到了20多人,追逃的人基本上都履行了,如果不履行就予以拘留或刑事处罚。网上追逃机制有利了打击了规避执行行为,破解了执行难的问题。
在文化建设方面,强调以文化建院,培养法官兴趣爱好,在餐厅提供了说吧的平台。开展评选专家型法官的活动,注重先进人物的培养,全国模范法官李耀斌,湖北省好法官余翠兰都出自洪山区法院。把法院文化主动推向社会。
这次的考察时间虽短,但却开阔了眼界,学到了经验,他们的许多经验和做法具有较强的借鉴作用,同时让我们看到了发达地区先进法院的科学发展之路,我们作为欠发达地区任重而道远。尤其是洪山区法院在各个方面的创新举措让我耳目一新,倍感推崇。一个基层法院在工作的方方面面都能有不同的创新,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深思的。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学习他们勇于创新的精神,大胆尝试,勇于探索。尤其是我本人,更应该不断地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综合司法能力。
此次培训,我们还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了一次传统教育的洗礼,使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震憾,更加坚定了做好本职工作的信心。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新中国的奠基石,到达井冈山后,我们首先参观了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在导游的讲解下了解和学习了烈士陵园的基本情况。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是在1987年为纪念为中国革命而牺牲的革命英雄而修建,里面有彭真同志书写的“井冈山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几个大字,在缅怀先烈的那一刹那,我更加体会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革命先烈们用他们的滚烫鲜血和年轻的生命换来的,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珍惜今日的幸福生活,在新的时期为创造和谐社会奉献自己的力量。“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在今后工作中我一定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反思,不断的研究,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让所学在自己的工作中发挥更好的作用,为吕梁中院的的将来发挥自己的每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