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市中级人民法院主办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官风采 > 优秀法官
“让群众顺心顺气 再累也值”——记临县法院榆林法庭副庭长秦晋彪
  发布时间:2014-09-25 14:15:10 打印 字号: | |
  一个人得到少数人赞许并不难,但要让大家都说他好,却不是件容易的事。24年里,秦晋彪一直工作在临县人民法院的基层法庭,当过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和副庭长,从原歧道法庭、雷家碛法庭、城关法庭再到现在的榆林法庭,他依旧每天“行走”在田间地头、农舍树林,甚至山路畜圈,或调查、或勘验、或调解、或宣传,留下一个个沾满灰尘的忙碌身影。

   秦晋彪一直保持着专属于他的一项纪录,多年来,他所承办的案件有上千件,接待当事人及来访群众数千人,没有出现一件错案,也没有一名当事人告他的状。再棘手、再猜疑的案件,到了他的手中,都会迎刃而解,再挑剔的当事人,事后都会对他竖起大拇指。

  凭良心办案群众就会理解支持

  秦晋彪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父亲在年幼时父母双亡,深知生活的不易,因此,在他小的时候就教育他要怀有感恩之心,做任何事情都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一颗公正的种子在秦晋彪心中渐渐发芽,茁壮成长。他认为,法律是公正的准绳,这也为日后他选择在法院工作奠定了基础。

  1990年,秦晋彪如愿被临县法院录用。在担任书记员时,他就为将来当好一名为民排忧解难的好法官打基础、积累知识、协助审判员搞调解。他与人拉家常、听广播、看电视时,总是不忘跟录,硬是练就了娴熟、快捷、准确的记术,所做记录从未有过遗漏或差错。由于不是科班出身,他比任何人都努力百倍,取得审判资质后,他放弃休息时间一头扎进了书海。很快,他经过函授自考,取得了本科学历。工作中,由于不断更新的法律法条没有针对性的新型案例,他就认真查阅资料,审查证据,虚心请教和听取法律专家和同事及相关部门的见解,迅速领会立法宗旨,洞悉公序良俗,将法律政策、职业能力、社会经验融会贯通,为他妥善处理案件打实了基础。“我们晋彪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在、谦和、有耐心,他手里的案子大部分都是调解结案,当事人也没有一个上诉、申诉,他不是好法官是什么?”临县法院院长王维新这样描述秦晋彪。

  长期在基层法庭工作,秦晋彪早已与当事群众打成一片,一句舒心的话、现实的话、公平的话,加一颗真心为当事人办好事、办实事的心,让他处理案件时游刃有余。

  樊大姐在临县县城做服装生意,受朋友之托作为担保人的她将10万元借给了亲戚的侄女,这一借就再也没有还钱的下文。得知亲戚的侄女家有辆私家车,收不回钱的她便私自将小轿车拖走扣押。车的所有人任某随即将樊某起诉,要求返还车辆及赔偿损失。起初,双方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明明自己损失在先,如今却成了被告,樊大姐心里着实不是滋味。任某也觉得自己十分委屈,好好的车被人私自拖走,满肚子的怒火。秦晋彪详细了解案情后,耐心做双方的工作,认真倾听他们的苦衷。等双方冷静下来,秦晋彪说道:“说起来你们两家也是亲戚,闹成这样何苦呢,谁也捞不着好。”实实在在的一句话让双方决定坐下来沟通解决。

  协商过程中,双方对于拖车、照车等费用再次引起冲突,樊大姐要求任某支付1200元的全部费用,任某认为1000元是他的上限。看着双方为了200元争执不下,秦晋彪表示自己愿意出这200元,只要双方能够相互礼让。法官的这一举动,瞬间感动了当事人,双方当即表示不再为这200元争执了。直至晚上十二点,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好心的当事人想请辛苦的秦晋彪吃顿饭,也被他婉言拒绝。送走当事人,秦晋彪这才自己煮了碗面,匆匆填饱了肚子,准备迎接新一天的工作。

  宁可自己跑十次也不让群众跑一步

  工作在基层多年,秦晋彪的足迹遍布辖区的每一寸土地,行程20余万公里。成年累月的奔波,他的皮肤越发显得黝黑,群众爱惜地戏称:他哪像上班的,分明是地地道道的庄稼汉。

  多年的工作经验让秦晋彪深知小案件的重要性。基层法庭的案件,尽管多但都是家庭矛盾、邻里纠纷等鸡毛蒜皮的“小事”,但由于当事人经济基础薄弱,法治意识淡薄,一些风俗习惯与法律相悖,处理妥当,当事人能够真心接受,可保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否则,极易形成矛盾激化,轻者涉法上访,重者酿成刑事惨案。于是,多数案件他选择了携卷下乡,也验证了他常说的“让群众顺心顺气再累也值”。

  说起秦晋彪,安业乡前青塘村村民赵某至今满口称赞。今年2月,个性较强的赵某决定与丈夫离婚,起诉至榆林法庭。拿到起诉书的秦晋彪,立刻赶往十几里外的安业乡,希望说服两人和好。当过村支书的丈夫觉得被妻子起诉,脸上的面子挂不住,赵某也对丈夫不顾家庭的种种行为感到心灰意冷,两人执意离婚。秦晋彪耐心劝解二人要静下心来,认真考虑考虑,不要因为一时的冲动日后后悔。没过几天,赵某来到法庭,将丈夫去河南搞传销的消息告诉了秦晋彪。秦晋彪放下手头的工作,立即拨通了赵某丈夫的电话。电话那头,被金钱迷惑双眼的赵某丈夫说什么也不愿回家,秦晋彪就跟他以朋友的身份拉起了家常:“你也是个老大不小的人了,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明知传销的危害性,还非得趟这趟浑水,这是对家庭的不负责任,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听了秦晋彪的一番话,他打算回家,但又提出自己没有路费。秦晋彪立即答应自己给他汇过去钱。几天后,赵某的丈夫如约回到了家。秦晋彪又马不停蹄地来到他家,接着做双方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们找到问题的根源,两人冰冻的心彻底被融化,赵某当即表示撤销起诉。如今,赵某的大女儿已嫁人,二女儿在临汾上大学,丈夫也不再好高骛远,在镇上寻了份工地的活,一家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在群众眼中他就是办事公道的好法官

  干了二十几年,秦晋彪至今还是个基层法庭的副庭长,与妻子常年分居两地,回家的次数也屈指可数。父母体弱多病,得不到他的孝敬,妻子儿女享不上他的关爱,在与人闲聊时,他不无感慨地说:“作为一名基层法官,自感问心无愧,对得起党员身份,对得起国徽天平。但作为儿子、丈夫、父亲,则是极不称职的。”

  秦晋彪始终认为,法官是正义的化身。被拒绝的“有头有脸”的人,恨他无情无义,不食人间烟火,不懂挣钱,至今无官,活该;威胁恐吓不能得逞者,说他是没油水的骨头,软硬不吃;而群众却称他是当今的包青天。对待法律咨询者,他总是请其慢慢说,言无不尽,针对案情,结合法律、习俗以及当事人的心态,贴心解释,争取当事人的理解。对待不计其数的请客送礼、拉关系套近乎、心存不良动机者,他能应用恰当的方式方法予以批评教育,既抵制了不正之风,又使来者能愉快接受。

  前几年,秦晋彪的表弟打离婚官司,双方因为财产分配问题闹得不可开交。姑夫找 到秦晋彪,想让他跟承办法官说说情,被他一口回绝。他还不忘给姑夫普法,“要是咱们有理,法官自然会合理裁决,我不是承办法官,不能干涉他人的裁量权。”事后,姑夫因为此事,对他心存不满,可他却心中坦荡荡:“任何人都会有亲戚朋友,有理的话我会支持,没理的话我也只能依法来办。有时候也有人说我不近人情,我也只能跟他们解释清楚,他们也会理解。”

  这就是一名普通而平凡、简朴而敬业的基层法官,他没有显赫的地位,更没有值得炫耀的财富,但却有一颗对审判事业忠诚而执着的赤子之心。秦晋彪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人民法官“权为民所用、心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崇高境界。在他的心灵深处,胸前金灿灿的天平,不允许有丁点污损,要永葆靓丽,绽放光芒。
来源:山西法制报
责任编辑: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