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市中级人民法院主办

即立即调 案结事了
作者:文水法院  发布时间:2015-08-11 08:44:44 打印 字号: | |

调解,在我国具有深厚的历史根基和文化底蕴,切合“和为贵”的民族心理和“无讼”的“和合”文化,这一极具中国特色的司法理念,凭借其灵活、便捷、经济、高效的优势,在审判实践中散发着独特魅力,被国际司法界誉为“东方经验”。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司法改革进入了深水区,调解的优势如何能在基层法院的民事审判工作中发挥更好的作用?文水县人民法院做了大量工作,探寻出一些规律,闯出了一条“即立即调、案结事了”的路子,走活了民事审判工作的整盘棋

 

探索调解模式  创新调解思路

 

在基层法院的民事审判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相对比较简单的纠纷,如果按照立案程序予以立案,然后应诉、开庭、调解或宣判,一个程序下来快则一两个月,慢则六个月,这样当事人法官都会造成一种精神或心理面的压力。案件结束后,当事人经常会说一句话:这点小事耗了这么长时间,一个官司累死人!“累”字,除了用字面理解,恐怕更多的应该理解为对法院工作的不满。如果案件结果再不符合当事人的期望,个“累”字恐怕就不足以表达当事人的情绪了,可能会引发申诉上访等问题,给社会留下矛盾隐患。

文水法院在对派出法庭调解工作进行了充分调研基础上对法院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中有关调解案件的“大数据”进行了认真分析研判得出该院案件调解平均周期为45天,遂将“抓早抓小抓苗头,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的信访理念创造性运用到调解工作,推行“即立即调、案结事了”的做法,要求案件一进入法院的门,当即开始调解,在矛盾尚未激化的时候,充分利用立案阶段“第一时间接触当事人,第一时间了解案情”的优势,与双方当事人联系,趁热打铁立即化解矛盾。同时,提出“沉下心,仔细倾听;认真分析,共同商讨;协商处理,案结事了”的24字办案口诀。通过一段时期的运行,该院民事案件呈现出“一快三高”的良好局面,即办结快、高调解率、高自动履行率、高执行率,民事审判工作取得了明显突破。2014年,文水法调解364案,调解率近50%立案当日成功调解39案,占到已调案件的10.8%;民商事案件调解率达54.8%,执行和解率达17.9%,刑事附带民事赔偿案件调解率95%全年调解率走在全市前列。今年上半年,该院案件调解率达43.1%。

 

归纳梳理案件  提炼调解重点

 

达到简案快调繁案精调的目标,该院把案件性质特点作为分流案件的闸口,一般性和简单案件,提炼焦点“快速调”对群体性和复杂案件狠下功夫“重点调”。通过实践,归纳梳理出四类案件“即立即调”办案效果最为明显,即婚姻家庭、借贷、侵权、相邻纠纷。这类案件大都事实清楚、是非明确、争议不大、情节简单,不需要进行大量调查取证,且多发生在熟人之间,不仅过去相识,以后还要相处。同时,提炼出各类案件的调解重点,如婚姻纠纷,重点从婚姻基础、婚后感情、矛盾原因、和好可能四个方面进行调解,等等

 

利用各方优势  做到定分止争

 

牢牢抓住调解主动权,往往能“四两拨千斤”在润物细无声中定分止争。一是把握调解“天时”。抓好8关键时间节点,实现“诉前调、立案调、应诉调、送达调、庭前调、庭审调、庭后调、判后调的全程调解。二是占领调解“地利”。实行县、乡、村“三级联调”,充分发挥村调委员会、乡镇司法所、村治保委员会等力量,以6个派出法庭、13个乡镇和近200个自然村为单位,网格化调解阵地。三是发挥调解“人和”。基层法庭实行“2+N模式”,即2名审判员为主,借助人力和物力因素,全员参与,合力化解矛盾。审判员借助律师、法律援助机构、双方的亲戚朋友、民调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专家以及人民陪审员等人力因素,充分发挥各种社会力量熟悉社情民意、积累调解经验和拥有群众基础的天然优势,非常了解双方的性格以及矛盾的产生原因,以远程视频、U盘等物的因素为载体,围绕原被告双方的诉求打桩结网,整合与案件有关的线索,建立案件信息网,通过委托调解、协助调解等方式,强化和有关部门联动调解机制,合力化解纠纷。

 

漫漫法治之路  拳拳求索之心

 

即立即调,加快了办案速度,节约了诉讼成本,提高了办案质效,减轻了群众诉累,杜绝了三案从去年以来,该院通过调解当事人节约差旅费、住宿费及误工费10,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3620万元,有效消除各种不定因素的产生和发展,减少因判决而产生的强制执行、涉诉信访等后续工作虽然“即立即调,案结事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实践中发现也存在一些值得引起注意的问题:一是调解程序不健全法官在调解中受程序法和实体法约束的“双重弱化”二是暂不立案,久调不决,隐性延长办案期限;三是案多人少,调解水平参差不齐。针对这些问题,该院将从个方面进一步加以完善:是将“即立即调制度化,规范调解行为明确调解的组织形式和调解期限二是加强业务培训,开展文书评比、庭审观摩和案件质量评查三大活动,提升业务素质;三是加强庭室交流,提高调解技巧,不断完善和推广“即立即调”。

“司万民之难而谐合之”。人民法庭植根基层,面向农村,只有不断探索调解的新规律,完善调解的新方法,才能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实现司法公正的新担当。

来源:文水法院
责任编辑:白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