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邹碧华是新时期,特别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征程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他坚定的理想信念、开拓的法治精神、公正为民的情怀都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吕梁中院结合工作实际,组织开展了多种学习活动,现刊载贺旭杉同志的获奖演讲稿,既是对邹碧华同志的献礼,也借此展示吕梁法院青年干警良好的精神风貌。
我们,在路上
贺旭杉
“要做一个有良心的法官”,这是他初任法官时母亲对他的叮咛,也是他对母亲的承诺。良心,成为他一生的追求、一辈子的坚守。
他热爱工作,忙碌的身影出现在人民法院的各个角落,辛勤的汗水浸润了他脚下的每一步司法之路。
他喜欢读书,浩瀚的书籍是他书房和办公室里最靓丽的风景,每一本书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他的注解。
他真实而可爱,对基层工作的了解,对一线法律人的爱护,让他的名字深入人心。
他曾操刀上海司改,作为司法先锋布局了全国最出色的法院信息化系统。
他的法学素养有口皆碑,要件审判九步法在审判实践中被广泛运用,成为了民事法官的办案圭臬。
他对律师的支持与尊重,搭起了法官与律师之间互信的桥梁,凝聚了法律职业共同体间最大的力量。
2014年12月10日,从法官、检察官到法学教授、律师,无数法律同仁陷入了深深的悲恸与哀伤。他,离开了我们,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他心爱的妻儿,离开了与他并肩作战的同事,离开了他直到生命尽头依然牵挂着的百姓,留下了的,是他还没来得及完成的法治梦想。
他,就是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邹碧华。
习近平总书记说,他是司改的“燃灯者”;新闻媒体说,“他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无需伸张的厚实,一种看得很远而又不陡峭的高度”;更多的人说,“做法官当如碧华”。
他被每一个法律人铭记,他被每一个办事群众铭记,他值得被中国司法历史永远地铭记。同样作为法院人的我们,最好的铭记就是让碧华前辈的精神得以传承。
面对司法改革,当今法律界最热门、关注度最高的话题,员额制方案的出台,让部分法检的同行有了些许的犹豫和彷徨。也曾有人和我开玩笑说,小姑娘你赶得不巧,刚入法院就遇员额,有机会就赶快考出去吧,小心在法院做一辈子的法官助理。那一刻,我笑而不语。我有压力,对不确定的未来也有迷茫,但比起既得利益,我更想在这个我可以放手一搏的年纪去追随我的信仰。诚然,司法改革放缓了年轻人匆忙而凌乱的步伐,但它让我们走得更稳,走得更远。我深信,只要肯努力、有实力、够优秀,我们终将会获得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作为一名法院新人,今天是我进入法院工作的第223天;作为一名“二代法官”,法院人、法院工作已经出现在我的生命里二十多年。犹记得初入法院时,法院忙碌的工作让初出校园的我焦虑、忐忑、纠结,但我选择了坚持和学习。在前辈们的帮助下,从如何记笔录开始 ,到如何提审讯问被告人、如何制作阅卷笔录、如何制作裁判文书、如何送达……每一天的成长让我渐渐懂了,“司法工作关系国家的民主和进步,关系公民的权利和自由”这句话真正的内涵。当被告人受到公正审判的时候,当当事人合法权益得到保护的时候,当矛盾化解、案结事了的时候,当看到我们所有的付出和辛劳化为司法正义的时候,我体会到了司法工作的幸福,我感受到了司法工作的神圣。而我们法院人的人生价值、我们的梦想,也正是通过每一个案件公正、严谨的审理,而逐渐抵达法治信仰的彼岸。
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灯火。愿吾辈如碧华法官,以生命的热忱点亮司法灯塔,以法官的良心铺平法治道路,涉险以智,克难以勇,追随碧华法官共同构筑中国司法史上不朽的丰碑!逝者已去,然法治之火不熄,我们后辈的步伐更不会停止,实现法治梦想,我们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