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送审稿)》。该议题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为充分听取意见、达成共识,最高人民法院首次邀请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代表列席会议。
邀请代表、委员、专家学者列席审判委员会会议,在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是最高人民法院推进司法公开、回应社会关切、倾听人民群众呼声、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的重要举措,也是顺应司法改革要求、创新完善审委会工作机制的有益尝试和探索。作为人民法院推进司法公开的重大创新性举措,应该会在审判委员会制度改革发展史上写下点赞的一笔。
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根据形势发展变化,积极推进审判委员会制度改革。根据中央新一轮司法改革部署,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全面深化人民法院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改革审判委员会工作机制,合理定位审判委员会职能,规范审判委员会讨论案件的范围,完善审判委员会议事规则,建立审判委员会决议事项的督办、回复和公示制度,等等。按照这一要求,最高人民法院在推进审判委员会制度改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在增强审判委员会工作透明度方面,不断加大公开力度,建立了审判委员会决议事项定期发布机制,审判委员会讨论通过的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等信息,当天就能通过官网、微博、手机电视等媒介向社会及时发布。这次邀请代表、委员、专家学者列席审判委员会会议,是最高人民法院顺应司法改革潮流,大力推进司法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创新完善审判委员会工作机制的又一尝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对全面依法治国、深化司法改革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法治在治国理政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人民法院工作面临巨大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很多挑战和考验。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人民法院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创新、大力推进司法公开,要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充分听取代表、委员、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依靠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深入推进司法改革和法院各项工作,建立公开透明高效的工作机制,提高透明度,敞开大门,接受监督,倾听人民群众呼声,努力实现“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