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打算开庭到调解,再从调解到聊天“结案”,很多时候文水县人民法院的人民陪审员乔文明都是这样“聊”案子的。
有这么一件事,说起来至今大家还记忆犹新。今年5月一大早,刘胡兰镇保贤村两个村民来到文水法院胡兰人民法庭,来意明确而急切:赶紧办!马上解决!
人民陪审员乔文明看看两人的表情,就大概明白了——这两人矛盾不小。
“怎么了这是?”老乔说道,双方当事人都很委屈,都在抢着说话。
“一个说完另一个再说!抢什么抢!你先说!”乔文明顺手指定了一方。
“他说得好好的卖给我,晚上睡了一觉,第二天就反悔了,你说说这是什么人哪!”
“你是哪个村的?他有什么东西要卖给你?从头到尾慢着说,别落下!”
先发言的一方稳了稳情绪说:“我是保贤的,我叫孟某某。他有一块宅基地说好了要卖给我,这个事有中间人。我第一笔先付了五万块,实际给了人家四万九千八,说好了其余的八万我在40天内付清,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他给我地契手续。协议写好了,结果第二天他就后悔了,说他小子不同意,又不卖了。你说说!”
“是不是这样?”乔文明扭头问另一方。
“是。可是我答应赔偿他钱,他不愿意。他就想要地,不要钱。真是货不由主了!”
话说到这里,老乔听明白了:一方是真心想买,另一方是真心后悔不想卖了。按照他以往的经验,这么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开庭还真不值得;可是看这俩人怒目相对的神情,这官司似乎又非打不可。
怎么办?老办法!好好给他们念叨念叨,调吧!
老乔不紧不慢递给对方一支烟,自己也点一支。“你原先是打算卖地基对吧?”
老乔调案子自有一套原则——分别询问。经过询问,此人名叫张某某。他边问边把这人带到另一个房间。随后,一方出来,另一方再进去,前前后后近两个小时。原先怒气冲冲的脸已经多云转晴,嘴里还一直致歉“麻烦你了,你看这事弄的。”
乔文明潇潇洒洒一摆手:“不麻烦,这是我的工作!现在各回各家吃午饭,下午再来‘坐坐’,写个东西,把这事儿了了。”下午,两人果然按时来了。面对面交谈,签协议,按手印。
张某某在退还孟某某49800元的基础上,再付给孟某某2000元作为补偿。一切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年轻的书记员简直不相信,早上还吵的不可开交,坚决要立了案子“大干”一场,经老乔一番调解,居然和好了,且当天就办妥还双方都满意!
每次回忆起这件事,老乔都很得意,“有些案件调解能办了,就省得坐到法庭上红脸,双方都下不了台。调解对双方都好,法官也不用开庭了,有时间办其他案件,这叫节约司法成本,对吧?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