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上午,吕梁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杨泽民在吕梁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作工作报告。
杨泽民指出,2017年,吕梁全市法院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要求,全市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37235件,审结35069件。在案件持续增长的情形下,全市法院实现了结案数、结案率、法定审限内结案率同步上升,未结案件数大幅下降的“三升一降”的良好审判运行态势,圆满完成了审判质效各项考核指标,为吕梁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坚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杨泽民院长从七个方面对2017年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回顾:一是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努力促进吕梁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二是坚持司法为民,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三是决胜“基本解决执行难”,努力兑现群众胜诉权益;四是全面深化司法改革,努力促进司法公正公信;五是全面深化司法公开,努力推进“智慧法院”建设;六是全面从严治党,努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法院队伍;七是自觉接受监督,不断提高司法工作水平。
● 工作报告首页
本次法院工作报告首页加上了H5动画二维码,可以扫描直达。
报告提到,2017年人民法院工作的五条体会是:
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法院工作的正确方向;
必须始终坚持围绕大局,才能增强司法服务保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必须始终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绩取信于民,才能不断提升司法公信力;
必须始终坚定不移地推进司法改革和信息化建设,才能不断提高司法工作能力水平,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
必须始终坚持发挥党建统领作用,建设“五个过硬”法院队伍,才能促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
报告指出,全市法院工作仍有不少短板和弱项,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与法院工作发展不平衡、保障权益不充分之间的矛盾还需下大力气解决。
二是院庭长不愿监督、不敢监督、不善监督的问题尚需解决,审判监督管理机制还需进一步健全。
三是信息化建设中存在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
四是部分干警作风不严、不实,服务大局的意识不强,办案“三效统一”的理念不牢,司法作风有待改进。
五是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还需加快推进。全市法院司法辅助人员配备不足、管理制度不健全;有的基层法院案多人少,员额法官办案工作压力大。
2018年,全市法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三个一以贯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按照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持过硬队伍建设,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坚持司法体制改革和智慧法院建设,努力为吕梁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创造安全的政治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公正的法治环境、优质的服务环境。
一是全面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努力在建设一支既政治过硬又本领高强的法院队伍上有新作为。
二是坚持新发展理念,努力在服务吕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上有新作为。
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在满足人民群众司法新需求上有新作为。
四是坚决如期打赢“基本解决执行难”这场硬仗,努力在兑现人民群众胜诉权益上有新作为。
五是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努力在构建公正高效的审判机制上有新作为。
六是加快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努力在建设“智慧法院”上有新作为。
另外,限于报告正文的篇幅,很多工作内容无法一一展现。今年工作报告的撰写过程中加大了对附件制作的投入力度。中院党组高度重视,要求起草组“像撰写科学论文一样制作附件”,附件包括报告有关用语说明、2017年工作图表及吕梁法院新媒体平台二维码。因此,今年报告附件比以往的内容更丰富、更生动、更有深度,同时也是可视化、可读性最强的,信息量非常大。尤其是今年的报告附件中嵌入了5个二维码,通过扫描二维码,可以连接吕梁法院诉讼服务网、吕梁法院网、吕梁法院微信公众号、吕梁法院微博以及报告动态解读的H5动画等大量信息资源,向代表、委员360度、全景展示法院工作,极大地拓展了报告的内容,呈现了报告正文与附件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整体感。
新时代开启了新征程,新形势必须有新作为。杨泽民院长表示,全市法院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的有力监督下,认真贯彻落实本次大会决议,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扎实履职,为吕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