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法院的开庭直播与网上立案都走在了高科技的前沿,提起离石区人民法院网上预约立案,工作人员与办事群众都有太多的感言。2019年3月7日下午,由吕梁市委政法委组织的“今天我当班”体验采访团记者走进离石区诉讼服务中心,体验了该院网上立案的高效、便捷。
法院立案是起诉案件的入口,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为前来办事的当事人提供更加方便、快捷、周到的服务?针对这个问题,离石区人民法院充分运用“互联网+诉讼服务”新模式,对标一流,构建面向社会的多渠道、一站式、综合性诉讼服务中心,积极探索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注重依靠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拓展服务功能、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手段,力求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从院领导到立案庭负责人以及具体承办的工作人员群策群力,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实践,采取传统的线下立案和高科技网上预约立案同步进行,以满足不同条件和不同环境下的诉讼当事人,真正达到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实现当事人立案“最多跑一次”的目标。
3月7日下午14时30分,离石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主任刘强像往常一样早早地就来到诉讼服务大厅,坐在电脑前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首先进入网上立案系统,浏览一下网页,查看当天的预约立案情况。他说,只要是上班时间,必须随时注意“网上立案客户端”的动态,及时审查当事人发来的电子诉状,并马上回复涉及到的相关问题。
刘强主任打开电脑,发现有三份中午传过来的诉状,于是便开始阅卷,他非常认真地逐字逐句看了一遍当事人发来的起诉状,略作思考后,动作麻利地给予回复。第一案,审核结果:通过;审查意见:随时关注案件动态情况。第二案,审核结果:不通过;不通过原因:材料提交不合格;审查意见:某某人的身份证号及电话应明确,建议补齐手续后重新提交。第三案,审核结果:不通过;不通过原因:建议线下立案;审查意见:涉案人数较多,案情复杂。
刘强告诉记者,自2017年10月份开通网上预约立案以来,共受理网上预约案件181件,通过117件。利用好信息技术,实现案件网上立案、查询、文件查询等各种业务,减少了人工参与,节约了人力成本,使案件立案分流更快速,不仅提高立案质效,同时缓解了案多人少的压力。特别是对需要立案的当事人来说,更方便,不用长途奔波,不用多次往返,不用排队等候,在家敲敲键盘,手机上点一点,便可随时随地立案。最近上海某公司两天的时间网上预约18起借款纠纷案件,如果是通过线下立案,公司要派工作人员来吕梁,那一路上耗费的时间、人力、财力可想而知。
说到网上预约立案,正在1号窗口办事的郭律师感受颇深:离石系吕梁市所在地,地处吕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刑事、民事案件居多,无形中给立案、办案人员增加了负荷。原来立案只能走线下程序,全靠立案大厅工作人员来完成诉状审查、信息录入、材料扫描、生成电子卷宗等等,因为电子卷宗必须随案同步生成,所以该走的程序一步都不能落下。前来办事的群众排了好长好长的队,大厅工作人员不停地问询、录入,尽管一刻都不停歇,到中午下班时,还是有人没能轮到,有时遇到来自外地的当事人,工作人员只好特事特办,延迟下班时间。如果遇上不懂行的,手续准备不全,工作人员得多费口舌、花费时间给予解释,而当事人还得回去补材料,就这样,一来二去的折腾,真正是累了当事人累工作人员。现在好多了,线上、线下,各取所需,更方便了你我他。
据了解,离石区人民法院年均受案数达4000余件,2019年1月1日至1月16日,仅半个月的时间,就已立案332件,按11个工作日计算,平均每个工作日受理立案30件左右,也就是说工作人员每1小时要受理4件左右的立案案件(经过审查手续不全不予受理的除外)。据刘强主任讲,窗口立案一般需要十多分钟,而网上预约立案,1分钟左右的时间就可把案件分流给承办人,线上比线下立案“提速”了好多倍。
一位窗口坐班的女同志告诉记者,立案大厅的工作人员常常一坐在电脑前就开始忙,遇到立案的当事人多的时候,从上班到下班,一刻都不曾离开座位,到下班时间还是办不完,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接送孩子上下学,根本就指望不上,常常连吃饭的时间点都错过了,不过现在好多了,有一小部分案件走了网上立案程序,相对减轻了一点负担。
无论是大厅立案还是网上立案,离石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坚守阵地、初心不改,用行动承诺:“今天我当班,司法为民、服务便民,我们一直在努力!”